快三年了,仗打到现在,俄国人好像总算开窍了。他们终于把头从顿巴斯的血肉磨坊里抬了起来,不再傻乎乎地跟人换命。
现在,人家盯上的是乌克兰的铁路网,那些遍布全国的火车站和铁路线。这可不是什么战术微调,说白了,这就是迟到了三年的觉醒。
这个节骨眼上,特朗普政府刚拍板的第一批新武器,正打包运往乌克兰。俄罗斯的动作,怎么看都透着一股急迫。道理其实很简单,与其在前线费劲巴拉地敲坦克,还不如直接把运坦克的路给炸了。这套玩法,正在彻底改变战场。
铁路一断,神仙难变
要说乌克兰的命脉是啥?那必须是铁路。这张网就像国家的动脉系统,把西部北约的援助,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前线。
北约早就想好了几条输血通道。最主要的一条,货从荷兰鹿特丹港上岸,坐着火车横穿德国、波兰,最后到乌克兰西边的利沃夫,再从这儿分发到全国。
当然也有备用路线,比如从意大利走巴尔干,或者从希腊、土耳其绕道保加利亚。但不管怎么走,坦克、重炮、防空导弹这些决定胜负的硬家伙,都离不开这铁轨。俄军现在要干的,就是把这些输血管一根根掐死。
小摩托的大作为
俄军手里有样新玩具,叫“天竺葵-2”无人机。这玩意儿技术是伊朗的,但胜在便宜得吓人,一架才两万美元,却能扛着五十公斤炸药飞几百公里。
从今年七月开始,这些廉价的“空中摩托”就成了乌克兰铁路的噩梦。变电站、铁路枢纽、桥梁,炸你没商量。
九月初那次打击最能说明问题。第聂伯河上一座关键铁路桥,当场被炸断。这座桥平时一天要过十几趟军列,是西边物资进顿巴斯的咽喉。桥一完蛋,前线的补给链直接瘫了一个星期。乌克兰铁路公司的高管接受采访,话里全是苦涩和无奈。他说俄军炸得又准又狠,像洛佐瓦亚这种枢纽站,简直被犁了一遍。变电站一瘫,调度系统就彻底乱套了。
前线的大麻烦
后方铁路一响,前线的士兵就得勒紧裤腰带。现代战争,七成以上的物资都得靠火车,尤其是坦克喝的油和那些大口径炮弹,没铁路根本玩不转。
铁路网一瘫痪,乌军的日子就难过了,简直是现实版的饥饿游戏。过去俄军没把铁路当回事的时候,乌军的预备队两天就能从西边跑到东边。现在?同样的路你花三倍时间都算快的,还得一路求神拜佛,别让无人机给盯上。
顿巴斯前线,后勤跟不上的恶果已经非常明显。库比扬斯克方向的乌军,弹药和粮食都快见底了。他们的补给,很大程度就靠那座九月初被炸的克列缅丘格铁路桥。桥断了以后,前线部队每天的炮弹配额直接腰斩。有乌军士官跟记者抱怨:“现在一天发的炮弹,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。坦克没油,只能当个铁王八趴着。”这种窘境,正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蔓延。
从笨熊到猎豹
打了快三年,俄军不光学精了,指挥体系也变得异常灵活。以前那种层层上报的官僚作风,现在看不到了。
前线的侦察兵用手机拍张照片,直接用聊天软件就能发给后方的无人机操作员。从发现到摧毁,过去得按小时算,现在十几分钟搞定。这种效率,简直可怕。
北约的军火列车刚换条路,俄军的无人机很快就能跟过去,继续炸。连西方的智库都不得不承认,俄军早就不是那头死板僵化的苏联巨熊了。它学会了精准打击,变得更像一个能适应战场的灵巧猎手。
笔者以为
从被炸断的桥梁,到陷入瘫痪的变电站,俄军这招“釜底抽薪”,正在一点点地扭转战局。这个迟到了三年的战术,也证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:打仗,打的不仅是前线,更是后勤。精准地切断对手的命脉,远比在正面战场上堆人命要聪明得多。
等到乌克兰的铁路网被彻底打残,就算特朗普把整个美国的武器库都搬过来,这些宝贝疙瘩也只能堆在仓库里,根本送不到士兵手上。对俄军来说,那些被炸毁的铁轨,正在为他们铺平通往胜利的路。而对乌克兰来说,这场“修复与摧毁”的游戏,可能比前线的炮火还要难熬。
天臣配资-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-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2-炒股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